法官选总统???从美国大选看法治的力量/张千帆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3 02:24:33   浏览:866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法官选总统? ——从美国大选看法治的力量

  张千帆

  在历时36天的争议和悬念之后,备受注目的美国总统大选终于确定了获胜者。当联邦最高法院宣布争议结束时,一切又恢复了往常的秩序。和以往的“战胜者”一样,副总统戈尔体面地宣布退出,与他的竞选“敌手”布什州长和解,并号召自己的选民转而支持即将继任的合众国总统———尽管戈尔本人不服法院的判决。正如戈尔所言,这是一场十分“特殊”的选举,因为和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总统选举不同,这次选举的结果可以说不是由选民决定的,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法官最后决定的。这倒并不是因为法官们有意要代替选民去作出这一重大政治选择———现代民主原则显然禁止他们这么做,而是因为双方选票比分在决定性的佛罗里达州相差无几(约万分之一),属于任何选举的正常“误差范围”之内;选举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不规则”现象———即对法律要求的偏离,例如负责组织选举的官员以某种方式偏袒其中一方,或过时的选票打孔机不能明确体现出“选民的意愿”(或自动计票器不能识别这种意愿)等等,都有可能导致人为的选择错误。如果是后面这种技术性问题,那么解决争议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显然是对佛州选民的全部600多万张选票进行人工统计,但时间已经不允许这么做。在这种情况下,法律的要求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司法解释问题,因为其他人都可能因与竞选结果的种种利害关系(例如富人一般都希望共和党人做总统)而偏袒一方,惟有法官可以被信按照法律(而不是人情或自身利益等和法律无关的因素)作出一个中立的决定。因此,竞选双方在相持不下时,把最终的决定权交给法官,且不论结果如何都坦然接受法院的仲裁。是法治使得利益对立的人有可能走到法律的共同保护伞之下。

  然而,法治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这又是被世界各国的历史所证实的。困难的关键在于法治的前提是存在一个公正的司法机构,它能在超越人的利益、感情和偏见的基础上宣布“法律是什么”,且其话语对这个社会具有最终的约束力,不论人们———尤其是对此有利害关系的权势人物———是否愿意接受这种决定。但任何人类机构都是由活生生的普通人组成的,每个凡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感情或信仰,并因此而期望获得某种特殊的政治结果。每个由人所组成的政府都是为了人———或更准确地说,经常是为了某些人———的利益而服务的。既然如此,我们到哪里去找这些“不食人间烟火”、超越人性弱点的法官?因此,法治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难题:社会需要法治,而严格意义上的法治又几乎不可能实现。西方的“法治国家”为了建立一套近似于公正的司法体制煞费苦心,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来保障法官个人(而不仅仅是作为组织机构的法院)的独立性与超越性,使司法决定与法官的个人利益(包括职位、工资、社会地位和名誉等因素)“脱钩”。即便这样,法治国家仍然不能保证法官们每次都像机器那样不带偏私、准确无误地译解出法律密码的本来意义,以至今天我们仍经常能听到同样博学与睿智的法官之间经久不衰的辩论,就像佛罗里达州与联邦最高法院对戈尔与布什之争的判决一样。但这已是人类目前所能达到的最近似于法治理想的状态了。事实上,尽管西方社会对政府一贯不太信任,但对法官却“情有独钟”(社会调查一直表明公众对法院的信任度高于其它政府机构):如果其他政府官员是“在狭义上理性”(即自私)的普通人,至少法官们还能铁面无私地秉公释法。

  有理由表明,社会对法院的普遍信任是民主社会实现法治与秩序的必要条件。事实上,任何政府(不论是专制还是自由或民主)的存在、维持与运作都是和信任联系在一起的。理由大致如下:首先,一个稳定的社会必然是按照某种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基本规则(如写在纸上的宪法、法律,或不成文的习俗与共识)来运作的,而不论运用规则的结果是否对某些人有利(例如,按照正常程序规则所产生的选举结果表明戈尔输了,戈尔本人及一大批同情他的支持者也须认同这个结果)。其次,这种规则首先必须获得政府的维持与实施,才能在人民心目中建立起有效性(如果戈尔利用其副总统的职权或布什利用其兄弟在佛罗里达州的权势,去操纵选举而获得对自己有利的结果,那么选举程序就将在选民心中逐渐失去地位);只有政府官员自己先遵守规则,而不是纯粹为了自身的利益行动,并获得了普通百姓的充分信任,人民才会跟着遵守规则(所谓“上行下效”,在中外其实都是一样的),从而达到社会的法治。因此,关键问题是如何保障政府去遵循其自身所要实施的规则。当然,通过及时淘汰那些显然违反规则的官员,民主政治本身为政府的合法性提供了一种维护机制。但正如麦迪逊所言,经验教导人类“辅助防御”的必要性。历史证明,以政府之外的力量去制衡政府,往往是不够的,因而还必须在政府内部建立起一种力量来防止政府官员对规则偏离得太远。具备这种力量的机构存在于政府内部,属于政府的一部分,但它又和其他机构具有不同的利益和考虑,且不被它们的意志所左右。这就是相对独立的司法制度。法治国家的公民之所以还相信其政府基本上会按照所确立的规则行动,并因此自己也愿意遵守规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能够信任的法院。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曾说过,美国政治几乎所有的重要问题最后都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进入法院,并在那里获得解决。无疑,这个论断被最近的这次大选验证了。就和以往的所有重要决定一样,美国最高法院的这次判决是否明智,历史将为此作出公证。但不论如何,选举最终的解决方式毕竟体现了美国公众和政治精英对法治———或法院———的尊重。如果说民主政治是一种由利益冲突引起的权力较量,那么法治与宪政是使得一个政治上分裂的民族回归统一的力量。正是法治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使不同的政治党派在“驴象决战”之后,还能像戈尔所说的那样和平地走向一个“共同点”。(上)

  (作者系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州财政性投(融)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州财政性投(融)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延州政办发[2003]35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有关委局室,州直各企事业单位:

  《全州财政性投(融)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州人民政府第十一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三年九月二十九日

 

全州财政性投(融)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

(二○○三年八月十八日)

 

第一条 为加强我州财政性投(融)资项目概算、预算、竣工决算的评审和建设资金结算的管理,规范工程概算、预算、决(结)算行为,合理控制基本建设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承担我州财政性投(融)资建设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相关的管理部门必须遵守本办法。凡有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其工程预(结)算、招标标底、年度财务决算及竣工决算必须由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进行评审。

  第三条 财政性投(融)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部门对财政性资金投(融)资项目的工程概算、预算、竣工决(结)算和招标标底进行评估与审查,以及对使用科技三项费、技改贴息、国土资源调查费等财政性资金项目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行为。

  第四条 财政性投(融)资建设项目,是指经政府职能部门批准立项,由各类财政性资金全额、部分投资,或政府性融资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

  (一)财政预算内各项建设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

  (二)国债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

  (三)政府性基金安排的建设项目;

   (四)纳入财政预算外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

  (五)政府性融资安排的建设项目;

  (六)其他财政性资金安排的项目;

  (七)对使用科技三项费、技改贴息、国土资源调查费等财政性 资金项目的专项检查。

  第五条 财政部门是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订财政投资评审规章制度,指导财政投资评审业务工作;

  (二)确定财政投资评审项目;

  (三)向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委托评审任务,提出评审的具体要求;

  (四)协调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中与项目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等方面的关系;

  (五)审查批准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报送的评审报告,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经确认的评审结果进行处理;

  (六)专项检查科技三项费、技改贴息、国土资源调查费等财政性资金项目,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

  (七)对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委托财政投资评审项目的评审结论进行抽查复核。

  第六条 项目建设单位在接受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评审时,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向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提供投资评审所需的相关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负责;

  (二)对评审涉及到的需要核实或取证的问题,应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隐匿或提供虚假资料;

  (三)对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出具的建设项目投资评审结论,应在自收到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签署意见,并由其单位及负责人盖章签字,否则视为同意。

  (四)积极配合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开展工作,对拒不配合或阻挠投资评审工作的,财政部门将予以通报批评,并根据情况暂缓下达基本建设预算或暂停拨付财政资金。

  第七条 财政投资评审的内容:

  (一)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基本建设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建设项目招标标底的合理性;

  (三)建设项目的概算、预算和竣工决(结)算情况;

  (四)建设项目财政性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

  (五)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以及项目概算、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其他相关情况;

  (六)对使用科技三项费、技改贴息、国土资源调查费等财政性资金项目进行的专项检查;

  (七)财政部门委托的其他业务。

  第八条 财政性投(融)资项目的评审方式:

  (一)对项目的概算、预算、决(结)算进行全过程评审;

  (二)对项目的概算、预算、决(结)算进行单项评审。

  第九条 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开展财政投资评审的程序:

  (一)接受财政部门下达的委托评审任务;

  (二)制订评审计划,安排评审人员;

  (三)要求项目建设单位提供评审所需的资料清单,并对所提供资料进行初审;

  (四)对建设项目进行现场踏勘,并调查、核实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五)对建设项目的内容按有关标准、定额和规定逐项评审,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

  (六)审查项目建设单位的财务、资金状况;

  (七)对在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项目建设单位核实、取证;

  (八)向项目建设单位出具建设项目投资评审结论;

  (九)对评审结论及项目建设单位的反馈意见进行核实,出具评审报告;

  (十)在规定时间内,按程序向委托评审的财政部门报送评审报告。如在规定时间不能完成投资评审任务,应及时向委托评审的财政部门汇报,并说明原因。

  第十条 对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要求:

  (一)组织专业人员依法开展评审工作,对评审结论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二)独立完成评审任务,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投资评审任务再委托给其他评审机构。确需与其他评审机构合作完成委托评审任务的,须征得委托部门的同意,但自身完成的工作量不得低于60%;

  (三)在规定时间内向财政部门出具评审报告。评审报告主要包括项目概况、评审依据、评审范围、评审程序、评审内容、评审结论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其中评审结论主要包括:

  1.该项目是否符合基本建设程序以及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工程监理制等基本建设管理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

  2.该项目确定的投资额。对建设项目概算、预算、决(结)算投资的审减(增)额,应说明审减(增)的原因,如发生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概算外投资审增情况,应与概算内投资的审定情况分别表述。

  (四)建立严格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和记录项目评审情况,做好各类资料的归集、存档和保管工作。

  第十一条 财政性投(融)资建设工程预算需经财政部门审查认定。对前期准备工作未完成、工程概预算未审定、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招投标的项目,财政部门可以缓拨或停拨项目资金。对尚未审查工程预算且急需用款的项目,经批准可以预拨一部分资金。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应按工程进度拨款,在办理工程竣工决算前,预留一部分工程尾款,在对项目竣工决算审查并出具结论后再予以清算。评审机构报送的工程竣工决算审查报告,经财政部门确认后,作为财政部门拨付工程尾款、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办理资产移交和资产登记的依据。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负责的工程建设和招投标机构组织的招投标,均应在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包括标底)评审结论的投资限额内进行,否则财政部门不予拨付工程备料款和工程进度款。
  第十三条 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必须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并做到竣工资料完整、齐全、有效,手续完备。工程竣工决算资料主要包括工程竣工图、决算书、工程建设有关合同、开工报告、工程监理报告、设计变更情况报告及批准文件、竣工验收证明、建设单位现场签证等。工程竣工验收后,应在三个月内将审查签证后的竣工决算资料送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评审。对拒报或无故拖延报送评审资料的,财政部门有权责令其纠正并限期报送;情节严重的,停止该项目工程资金的拨付,并按国家有关财政法规予以处理。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概算、预算、决(结)算审查时,对评审机构的结论如有争议,应以财政部门的审定结论作为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

  第十五条 工程预算一经评审,建设单位不得擅自改变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扩大投资规模。确实需要更改的,应由立项审批部门予以确认,否则由此而增加的投资财政部门不予确认。

  第十六条 对在财政投资评审中发现的存在违反财政法规行为的项目建设单位,由财政部门按《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予以处罚;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 州财政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建设资金、工程造价管理的规定,按照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做好评审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评审机构的评审人员,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州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外地旅行社驻广州旅游办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外地旅行社驻广州旅游办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外地旅行社驻广州旅游办事机构的管理,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旅游局关于《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及省、市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设在广州市内(含市属县下同),所有外地旅行社驻广州旅游办事机构。
第三条 外地旅行社驻广州旅游办事机构(以下简称外地旅游办事机构)是外地旅行社在广州设立从事与本旅行社有关非盈利性旅游业务的联系机构。
旅游办事机构名称一律为“××旅行社(旅游公司)驻广州联络站”。
第四条 外地旅游办事机构应接受广州市旅游局的监督指导。

第二章 机构设立与审批程序
第五条 在广州市设立旅游办事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设立旅游办事机构的旅行社,必须是符合国家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旅行社管理的规定,经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给营业执照的外地旅行社。
(二)外地旅游办事机构的负责人必须由该旅行社正式工作人员担任,其他人员不得超过五人。
(三)外地旅游办事机构必须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含自有居住地或有一年以上租约的房屋)和必要的通讯设备。
(四)按照规定缴纳管理费(具体收费办法另行拟订)。
第六条 外地旅游办事机构须经广州市旅游局审查核准并发给《外地旅行社驻广州旅游办事机构许可证》后方可开展工作。
第七条 外地旅行社在广州设立旅游办事机构,应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由原地旅行社向广州市旅游局提交有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书。
(二)填写《外地旅行社开办驻广州旅游办事机构申请登记表》,并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1.所在地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发给的旅行社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提供营业执照影印件的,须经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盖章。
2.所在地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出具同意其在广州设立旅游办事机构的证明。
3.原地旅行社法定代表人签署委任驻广州旅游办事机构负责人的授权书和负责人简历。
第八条 外国及港、澳、台地区的旅行社设立驻广州旅游办事机构,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常驻旅游办事机构的意见》有关规定,报经国家旅游局批准,在国家旅游局批准之日起三十天内,持该批准件,向广州市旅游局申请领取《外地旅行社驻广州旅
游办事机构许可证》,并向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工商登记等手续后,方可开展工作。

第三章 外地旅游机构的工作范围
第九条 广东省内的旅游办事机构,只能为本旅行社主办的旅游团(者)办理在广州过境接待工作(即经广州回本地旅游)或负责向广州地区的旅行社委托代办广州旅游的联络工作。不得经营属“不回本地旅游,只在广州旅游或经广州中转往外地旅游”的业务。
第十条 广东省外的旅游办事机构,只能开展与本旅行社与广州地区的旅行社进行横向联合的有关工作。需要组织旅游团(者)到广州旅游或需要在广州招徕旅游团的,必须委托广州地区的旅行社办理或与广州地区的旅行社联营有关订房、订餐、订机、车船票和游览等接待业务。
第十一条 外国及港、澳、台地区的旅行社驻广州旅游办事机构,应当从事非盈利性的旅游联络活动,其组织的旅游团(者),到广州旅游或经广州中转的,必须委托广州地区合法的旅行社办理旅游接待业务(包括订房、订餐、订机、车、船票和游览)。
第十二条 广东省内的旅游办事机构在广州接送回本地的旅游团(者)时,必须有鲜明的标志、旗号。陪同的导游人员应持有国家导游证书并佩戴导游证。
第十三条 旅游办事机构应按规定向广州市旅游局及时提供各种报表和资料。
第十四条 旅游办事机构名称的变更、办公场所的搬迁、办事机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更换,必须在变更之日起十五日内到广州市旅游局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旅游办事机构的撤销,应在停止工作的二十天前书面通知广州市旅游局;有关事宜清理完毕后,向原发许可证和登记机关办理注
销手续。
第十五条 旅游办事机构持有的《外地旅行社驻广州旅游办事机构许可证》每年进行一次年检。

第四章 罚 则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广州市旅游局或会同有关部门予以查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内部通报、登报批评或处以五百元至贰千元的罚款,责令其关闭停业,吊销《外地旅行社驻广州旅游办事机构许可证》。
(一)国内的外地旅行社未经广州市旅游局批准擅自在广州设立旅游办事机构(或同类性质的组织)的;
(二)外国、港、澳、台地区的旅行社未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没有领取《外地旅行社驻广州旅游办事机构许可证》而擅自在广州设立旅游办事机构的;
(三)广东省内的旅游办事机构,接送在广州过境旅游团(者)时,无鲜明的标志、旗号,陪同的导游员无国家导游证书,不佩戴导游证的;
(四)机构有了变化,不向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
第十七条 对外地旅游办事机构超越工作范围或进行非法经营活动的,由广州市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予以查处,没收其全部非法收入,或处以非法收入三倍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 对旅游办事机构进行处罚时,还应对其负责人和直接负责人,处以五十元至贰百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加倍罚款。
第十九条 广州市旅游局查处违法行为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进行罚款时,应书面通知被罚款者,并出具由广州市财政局统一印制的罚款单据。被罚者如有异议,可在接到罚款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申请复议。
被罚款者既不申请复议又拒不执行罚款决定的,由广州市旅游局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广州市旅游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9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