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实施细则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22:56:07   浏览:868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南省《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实施细则

河南省政府


河南省《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实施细则
省政府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退伍义务兵,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服现役期满(包括超期服役)退出现役的人员以及服现役期未满,因下列原因之一,经部队师(旅)级以上机关批准提前退出现役的人员:
(一)因战、因公负伤(包括因病)致残,部队按评残规定评定伤残等级,并发给《革命伤残军人抚恤证》的;
(二)经驻军团级以上医院证明,患病基本治愈,但不适宜在部队继续服现役以及精神病患者经治疗半年未愈,且有详细病历的;
(三)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或当年民政部、总参谋部规定,部队编制员额缩减,需要退出现役的;
(四)父母等家庭主要成员伤亡病残,非本人退伍不能维持家庭生活,经家庭所在地的县(市、区)民政部门和人民武装部证明,需要退出现役的;
(五)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因国家建设需要调出部队的。
第三条 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必须贯彻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和妥善安置、各得其所的方针。
第四条 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进行。
县以上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设置复员退伍军人安置领导小组,下设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配备与任务相适应的专职人员,负责办理退伍义务兵接收、安置的日常工作。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办公费用由同级财政解决。
人民武装、计划、劳动人事、财政、物资、公安、粮食、卫生、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应协助民政部门做好退伍义务兵的接收安置工作。
第五条 接收退伍义务兵的时间,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当年的规定执行。因气候或地理原因,经国防部批准提前或推迟退伍的,可相应提前或推迟接收。
第六条 退伍义务兵回到原征集地时,当地人民政府应认真组织有关部门接待,在主要车站设置临时接待站、中转站;义务兵退伍期间,交通运输部门应保证退伍义务兵优先购票,优先乘坐车船,优先托运行李,优先中转换乘。
第七条 退伍义务兵回到原征集地三十天内,持退伍证和部队介绍信到当地兵役机关办理预备役登记,然后向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报到,凭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的介绍信办理落户手续。
安排工作的退伍义务兵,到工作单位报到前,须到原登记的兵役机关备案。
第八条 退伍义务兵原是农业户口的,由当地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按下列规定安置:
(一)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二等功,不含集体功,下同)以上的以及由大军区、中央军委批准获誉称号并分别授予二级英雄模范奖章、一级英雄模范奖章的,应当安排工作,转为城镇户口;
(二)对确无住房或者严重缺房而自建和靠集体帮助又确有困难的,省、市(地)、县(市、区)的计划、财政、物资部门每年应按国家规定安排一定数量的建筑材料和经费,其经费和建筑材料指标,由当地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掌握分配,不得挪作它用;
(三)对有一定专长的,应当向有关部门推荐;
(四)各用人单位向农村招收工人、招聘干部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退伍义务兵。对在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超期服役的退伍义务兵和女性退伍义务兵,应给予适当照顾。
第九条 原是农业户口的退伍义务兵,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当地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安排到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转为城镇户口:
(一)自幼失去父母,由国家或乡、村基层组织照顾抚养长大的孤儿,并在服役期间经部队批准结婚,其爱人系城镇职工和城镇户口的;
(二)服役期间,经当地公安机关批准全家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
(三)服役期间,经部队批准全家随军的;
(四)在保卫国家安全中牺牲的烈士,其兄、弟或姐、妹接替入伍的。
第十条 原是城镇户口的退伍义务兵,服役前没参加工作的,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实行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的办法。各接收单位(含中央驻豫和省属单位)必须接收、妥善安排。因接收单位推拖造成退伍义务兵不能按时上岗工作的,由接收单位补发自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开
出安置介绍信之日起的工资。具体安置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每年退伍义务兵回到原征集地前,由省、市(地)、县(市)按管辖范围分别下达预分劳动指标。退伍义务兵回到原征集地后,由当地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按计划指标进行分配。各部门、各单位凭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介绍信,接收安置退伍军人,待国家计划下达后统一结算;


(二)在部队获得大军区(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的荣誉称号和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安排工作时,应优先照顾本人特长和志愿;
(三)在部队被培养成为有一定专业和特长的,安排工作时,应当尽量做到专业对口。
第十一条 原系城镇户口的下列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不负责安排工作,按社会待业人员对待:
(一)无正当理由,本人要求中途退伍的;
(二)被部队开除军籍或除名的;
(三)在部队或者退伍后待安排工作期间犯有刑事罪(过失罪除外)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四)入伍前有严重问题,不符合《关于征集兵员政治条件的规定》,到部队后被退回的;
(五)非农业户口占农业户口征兵指标入伍的;
(六)在部队被处劳动教养期满后中途退伍的。
第十二条 退伍义务兵入伍前原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正式职工,退伍后原则上回原单位复工复职。对于因残、因病不能坚持八小时工作的,原工作单位应当按照对具有同等情况的一般工作人员的安排原则予妥善安置。原工作单位已撤销或合并的,由上一级机关或合
并后的单位负责安置。
第十三条 省复员退伍军人安置领导小组可根据全省情况,调部分城镇户口的退伍义务兵跨市(地)安置。各接收退伍义务兵单位所在的市(地)、县(市)公安、粮食部门凭原户口所在地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的安置介绍信和接收单位的证明办理户口、粮食关系。
第十四条 退伍义务兵接到安排工作的通知后,无正当理由,经教育逾期半年拒不报到的,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不再负责安排工作,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社会待业人员对待。
第十五条 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本人到原征集地城镇或配偶居住地城镇安置的,允许将其配偶及未婚子女的农业户口转为安置地城镇户口;回原籍农村安置的应予鼓励,并按有关规定给予照顾,其配偶及未婚子女可转为非农业户口。需要安排其配偶工作的,劳
动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安排。需要建房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规定给予解决。
第十六条 因战、因公致残的二等、三等革命伤残军人,原是城镇户口的,由原征集地的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原是农业户口的,原征集地有条件的,可以在企业、事业单位安排适当工作;不能安排工作的,由民政部门按规定增发伤残抚恤金,保障他们的生活

第十七条 对在服役期间患有精神病的退伍义务兵,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当年退伍病情较重,需要住院治疗的,由部队与原籍卫生部门联系及时安排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由病员原籍市(地)卫生部门报销;生活费和出院返乡的路费(包括医院派人护送的路费)由病员原籍县(市)民政部门报销;
(二)病情较轻的,由部队直接与病员原籍县(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联系,护送回原籍,妥善安置;生活确有困难的,由当地民政部门按规定酌情给予补助。
第十八条 退伍义务兵在服役期间,家庭由外省迁入我省,退伍时要求到父母户口所在地落户安置的,经省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审批,由有关市(地)、县(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接收安置。
家庭住址在省内变迁的,由有关市(地)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协商接收安置。
第十九条 退伍义务兵入伍前原是学校(含中等专业学校和技术学校)未毕业的学生,退伍后要求继续学习而本人又符合学习条件的,按照《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退伍义务兵报考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取。
第二十一条 退伍义务兵从兵役机关批准入伍之日起至部队批准退出现役止,为服现役的军龄,满十个月的,按周年计算。退伍后新分配参加工作的,其军龄和待分配的时间应计算为连续工龄。入伍前原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其入伍前的工龄和军龄连同待分
配的时间一并计算为连续工龄,享受与所在单位职工同等待遇。
第二十二条 模范执行《条例》和本细则,在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或复员退伍军人安置领导小组给予表彰。
第二十三条 违反《条例》和本细则的单位或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监察部门查处;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细则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1989年9月2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为香港人士设立研究生奖学金的规定

国家教育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为香港人士设立研究生奖学金的规定

1987年12月31日,国家教委


一、奖学金类别及金额
奖学金分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奖学金(以下简称博士生奖学金)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奖学金(以下简称硕士生奖学金)两种。获奖学金者在学期间免交学费和住宿费,并享有公费医疗和生活费。其中博士生的生活费为2820元(人民币)/年,硕士生的生活费为2580元(人民币)/年。
二、设奖学金的学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工学院、协和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
三、申请人资格
1.申请人必须是香港的永久居民,即已获得香港地区永久居留权人士。
2.申请硕士生奖学金者年龄须在35岁以下。申请博士生奖学金者年龄须在40岁以下。年龄计算:自出生日起到获奖学金当年的9月1日止。
3.申请硕士生奖学金者,必须取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申请博士生奖学金者,必须取得与中国硕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
4.申请人可以听、说、阅读及书写中文。
5.申请人要品德良好、身体健康。
6.申请人须获两名在香港的专科院校(限定为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学校、香港城市理工学院、香港浸会学院、香港岭南学院、香港树仁学院)任高级讲师或以上教职之学者书面推荐。
四、学习年限
根据就读专业的不同要求,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二至三年,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三年。
五、奖学金的申请及评核程序
(甲)申请
1.申请日期:每年12月1日至次年1月30日。
2.申请地点: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代办理。
地址:香港铜锣湾道19--23号建康大厦13字楼。
3.申请手续:申请者须于申请期间周一至周五早上九时至下午五时,周六早上九时至下
午一时,办公时间内亲到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办理申请手续,办理如下事项:
(1)填妥申请表(一式三份)。
(2)缴交:
(Ⅰ)报名费HK$200.00。
(Ⅱ)四张2″×2.5″正面、半身近照(请在照片后写上姓名)
(Ⅲ)两名任高级讲师或以上教职之学者分别写的“推荐书”。
【请参阅三(6)项】
(Ⅳ)下列文件:
A.香港身份证。
B.学士、硕士毕业文凭或同等学历的文凭(应届毕业生可于初步录取后补交)。
C.专业资格、学术论文,著作或发明、专利及研究成果等资料。
D.在大学所学课程的成绩单。
【(Ⅳ)A至(Ⅳ)D项须缴交副本各三份,并请带正本以备查阅】
(Ⅴ)体格检查报告(于初步录取后补交)。
(乙)考试
1.考试时间:每年四月初
2.考试地点:香港
3.考试科目:申请硕士生奖学金者须应考一科报考专业指定的外国语和三科专业相关科
目,均为笔试。是否需要复试由设奖学金学校定。申请博士生奖学金者需
笔试一科报考专业指定的外国语,专业相关科目的考试由设奖学金学校定。
笔试通过后,另外必须进行面试(各科目之考试范围请参阅“招生专业目
录”)。
上述考试的具体时间、地点由京港学术交流中心通知。
六、奖学金评核结果及颁发条件
设奖学金学校根据申请人的报名资料、考试成绩、导师的意见及体检结果,综合评核后,决定获奖学金者的名单,并于6月10日前通知申请者。获奖学金者于当年9月入学。获硕士生奖学金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如未能在入学前获学士学位,获博士生奖学金的应届毕业硕士生,如未能在入学前获硕士学位,均丧失获奖学金的资格。
获奖学金者应按时报到,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报到者,须以书面向设奖学金学校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作自动放弃奖学金论。
获奖学金者,入学后应遵守校规,努力学习。凡因学习、身体或其他原因,学校认为不宜继续培养的,均停止其享受奖学金资格,按学校有关的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攻读硕士学位的获奖学金者,如学习成绩优秀,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可向就读学校或其他设奖学金的学校提出继续享受奖学金的申请。
七、获奖学金者在学位修毕后,一般应至少回香港地区工作两年。
八、本规定自1987年12月1日起实行,解释权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为香港人士设立奖学金的招生工作进程表
工作阶段 工作内容和要求 负责单位 完成日期
--------------------------------------------------------------------------------------------
| |印刷招生专业目录和有关材料寄京港学术交 | | |
|准 | |内地有关大学 |11月5日 |
| |流中心 | | |
| |----------------------------------------|----------------|----------------------|
|备 |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 |
| |宣传报道招生消息 | |11月25日 |
| | |新华社 | |
|----|----------------------------------------|----------------|----------------------|
| |组织报名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12月1日--1月30日|
| |----------------------------------------|----------------|----------------------|
| |将报考情况汇总后报国家教委研究生司和外 | | |
|报 |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2月3日 |
| |事局 | | |
|名 |----------------------------------------|----------------|----------------------|
| |分别将考生报名材料寄有关招生学校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2月3日 |
| |----------------------------------------|----------------|----------------------|
| |寄准考证给考生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2月10日 |
|----|----------------------------------------|----------------|----------------------|
| |成立外语和业务课命题、评卷小组,命题、印| | |
|命题|刷试题并密封机要寄试题给京港学术交流中 |内地有关大学 |3月10日 |
| |心 | | |
| |----------------------------------------|----------------|----------------------|
|考试|组织考试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4月1日--2日 |
| |----------------------------------------|----------------|----------------------|
| |密封挂号寄试卷给招生学校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4月3日 |
|评卷|----------------------------------------|----------------|----------------------|
| |将考试情况报教委研究生司和外事局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4月4日 |
--------------------------------------------------------------------------------------------

附件二(续表):
工作阶段 工作内容和要求 负责单位 完成日期
--------------------------------------------------------------------------------------------
| |评卷 |内地有关大学 |4月20日 |
| |----------------------------------------|----------------|----------------------|
|命题|学校将准备面试、复试的名单电告教委 |内地有关大学 |4月21日 |
| |----------------------------------------|----------------|----------------------|
| |教委将复试、面试的地点电告学校和京港学术| | |
|考试| |国家教委 |4月23日 |
| |交流中心 | | |
| |----------------------------------------|----------------|----------------------|
|评卷|京港学术交流中心通知复试、面试学生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4月25日 |
| |----------------------------------------|----------------|----------------------|
| |对博士生考生组织面试,也可对硕士生考生组|内地有关大学 | |
| | | |5月15日 |
| |织复试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 |
|----|----------------------------------------|----------------|----------------------|
| |提出初步录取名单和考试情况总结报告报教 | | |
| | |内地有关大学 |5月20日 |
| |委研究生司和外事局 | | |
| |----------------------------------------|----------------|----------------------|
| |发录取通知书给考生 |内地有关大学 |5月25日 |
| |----------------------------------------|----------------|----------------------|
|录 |将录取结果总情况的复制件寄京港学术交流 | | |
| | |内地有关大学 |5月25日 |
| |中心 | | |
| |----------------------------------------|----------------|----------------------|
|取 |组织被录取者体检,并将体检表寄招生学校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6月 |
| |----------------------------------------|----------------|----------------------|
| |组织新生入学 |内地有关大学 |9月初 |
| |----------------------------------------|----------------|----------------------|
| |将新生入学情况报教委和京港学术交流中心 |内地有关大学 |9月20日 |
--------------------------------------------------------------------------------------------


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实施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实施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3年2月27日印发)

  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医药继承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人才是基础,一支高水平的中医临床队伍,特别是一大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是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的保障。为了加快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十五"期间实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拟在全国选拔200名具有扎实专业基础、较高临床水平和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着力提高其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使他们成长为新一代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整个中医临床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和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的提高,扩大中医药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声誉。

一、培养目标

  实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旨在选拔一批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通过研修,使他们尽快成长为热爱中医药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且医德高尚、理论深厚、医术精湛以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二、培养对象

(一)推选范围与条件

  本项目的培养对象,从医疗机构中正在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并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中推选。培养对象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连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5年以上,年龄不超过50岁。同时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中医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面较宽。近5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较高学术水平的本学科论文或者出版过专著;或者获得过地市级以上中医临床科研成果奖;或者正在承担地市级以上中医临床科研课题。

2.中医临床诊疗水平较高,善于运用中医辨证思维解决临床问题,疗效显著。运用中医手段治疗本学科疑难病症有独到之处、有经验、有特色。

3.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临床疗效及服务质量、医德医风受到患者和群众赞誉。

4.有培养前途,学习与实践中有较高悟性和钻研精神,身体健康,有志献身中医药事业。

第一、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获得两部一局出师证书的继承人,符合上述条件者,可优先考虑。

(二)推选程序与方法

l.本项目计划在全国选拔200名培养对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行政区域人口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主任医师基数等情况,将候候选对象名额400名分配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名额分配见附表)。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候选对象的推选工作。国务院各部门有关直属单位的推选工作,按属地原则实施。推选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3.由申请人撰写《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研修申请书》(以下简称《研修申请书》),说明申请理由,表述个人条件、特长和志向,详细提出研修的内容、方法、途径以及研修后达到的目标。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申请人的《研修申请书》进行审核,要求申请人进行公开答辩,通过审核和答辩,审查《研修申请书》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能否达到本项目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并考核申请人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中医临床水平。申请人可根据专家的审核意见,对《研修申请书》进行修订。为了选准选好候选对象,必要时,可对申请人进行有关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考核。然后,进行综合评价,择优选拔。

5.将候选对象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必要时,向同行和社会公众征询意见,并于2003年4月20日前将候选对象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组织对候选对象进行《内经》、《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等四门课程的考试,考试时间一天,分别在沈阳、北京、西安、成都、武汉、南京设立六个考场,按照统一评审标准在全国择优选拔200名作为培养对象。

三、培养要求

(一)研究学习当代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日均门诊人次和门诊、住院诊疗质量明显高于本地区水平,或在同行中领先。研修期间至少发表反映本人中医诊疗特色和临床水平的论文或专著l篇(部);提交研修期间从事本学科临床实践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病案90份。

(二)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要求通晓主要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研修期间至少精读4部以上和泛读6部以上古典医籍;至少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中医理论研究论文l篇。

(三)中医临床科研能力明显提高。要求建立中医临床科研思维模式,掌握中医临床研究的目标及选题、设计、成果形式等方面的要求与原则。整理前人经验,加以发掘提高,并有所创新。

(四)中医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得到同行公认,社会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五)研修期满,提交全面总结研修计划执行情况和着重反映本人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结业论文。

四、研修时间

自2003年9月至2006年8月,为期三年。

五、研修内容、方式与途径

  "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是一项高起点、高要求并体现个性化的人才培养项目,应根据培养对象不同专业及其特点、条件,确定各具特色的研修内容。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钻研相关的古典医籍,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的水平。培养对象要根据专家审核通过的《研修申请书》,制定详细的3年研修计划,确定主要研修内容,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同时,还要辅以必要的集中学习内容。

  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必须强调培养对象自我努力,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潜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主要为他们提供充分的研修条件,为其营造成才的良好环境。研修的基本方式与途径是:钻研古籍、临床实践与名师指导三结合。

(一)钻研中医经典理论。培养对象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在专家指导下选定精读与泛读的古典医籍书目,制定读书计划,深入学习钻研、领悟和发掘古典文献精华,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学习体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将在研修期间统一组织发放《内经》、《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等四门经典课程的光盘供培养对象学习,并在研修期间安排相关讲座,如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开设"中医经典理论"、"名医成才之路"及文、史、哲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举办高级理论研习班,开展专题学术研讨等。与此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也要组织一些必要的集中学习,为培养对象提供多种形式、类型的学习深造条件。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加深对古籍的理解,培育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努力提高中医理论水平。

(二)强化中医临床实践。结合现有岗位工作,开展临床研究,进行创造性临床实践,切实提高临床疗效。为培养对象配备必要的助手及添置必要的设备,改善临床实践条件。去各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和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临诊、会诊或进修,提高解决本专科危急重症及疑难病症的临床能力。到疾病种类多而复杂的基层或边远地区巡诊和考察,研究疾病发病特点及其流行规律,提高综合解决各种复杂疾病的能力与水平。

(三)名师指导,博采众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成立本项目专家指导组,对培养对象进行全程指导,督促研修计划的实施。培养对象接受名师指导可采取多种形式:可以跟1位名师重点学习,也可以接受多名专家指导;可以较长时间随师临证,也可以就某一方面请导师口传面授;还可以跨地区跟师学习,提倡省际间学术交流。总之,要博采众长,通过多种形式,学习领悟导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的精华,加以整理提高,以期继承和发展中医学术流派。

六、管理与考核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负责本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成立专家指导组负责本项目的业务指导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此项工作的管理和组织实施。培养对象所在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研修申请书》的主要内容,将作为对培养对象实施培养及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本地区培养对象技术档案,及时记载培养对象的研修情况及考核情况。培养对象平时的学习、临床实践等情况由培养对象所在单位督促检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建立"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数据库,对培养对象的研修过程及成效实行全程网络化管理。

(四)培养对象在研修期间原则上不再担任院级行政职务以及临床业务工作以外的其他行政职务。所在单位不再安排培养对象与本专业临床实践无关的学习和工作。

(五)培养对象自进入研修期起,3年内原则上不得中断学习。中断3个月以上或无故脱离本专业临床实践3个月以上者,终止其研修。

(六)培养对象在研修期间必须坚持临床实践,3年内临床实践不得少于480个工作日。其中,在省级重点学科或重点专科(专病)的临床实践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00个工作日;在局级以上重点学科或重点专科(专病)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30个工作日。

(七)要求培养对象在研修期间积极参加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批准或组织的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并至少完成90学时的学习;要求培养对象在研修期间至少举办(或参与)一次国家级或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并作为主讲人(或主讲人之一)至少讲授6学时的课程;要求培养对象针对临床上有心得的某种疾病或疾病的某个方面,完成一个科学严谨的现代临床科研设计方案。

(八)对培养对象的考核,分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年度考核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结业考核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共同组织实施。年度考核与结业考核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规定的考核要求和考核办法进行。

1.每个研修年度最后1个月进行年度考核。考核工作依据培养对象各人的《研修申请书》确定的目标和内容,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考核研修的阶段性效果。主要考核研修进度及读书、临床实践、跟师学习等情况。年度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年度的学习,年度考核不合格者予以淘汰。年度考核结果,由各地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2.三年研修期满进行结业考核。结业考核采用积分制,结业考核总积分250分,及格线为200分,达不到及格线的培养对象不能结业。250分中,平时考核占100分;现代临床科研设计方案占20分;结业论文占30分;《内经》、《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四门经典理论的研修和临床实际应用考试占100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培养对象的平时考核及本地结业工作总结的撰写。平时考核内容包括医德医风、理论水平、诊疗水平、临床疗效、社会评价、结合《研修申请书》内容的结业答辩及培养对象完成本方案提出的在研修期间的具体研修指标和要求等。平时考核要把临床实践考核作为重点,将考核结果与研修前水平进行比较并作出评价。平时考核结果和结业工作总结由各地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负责《内经》、《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四门经典理论的研修和临床实际应用的考试和现代临床科研设计方案评价及结业论文评审工作。

(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结业考核结果进行综合检查和验收。经考核,验收合格者,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批并统一颁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结业证书"。

(十)培养对象在研修期间的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均由各自所在单位发给。培养对象结业后,必须在国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不少于5年。因出国或改变专业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者,需归还国家支付的培养经费,具体办法由各地制定。

七、经费管理

(一)我局将安排专款作为开展此项工作的专项补助经费,分三年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和培养对象所在单位要按照一定比例给予此项工作经费补助。

(二)该项补助经费除少部分用于行政管理部门选拔、检查、监督、考核等项工作外,绝大部分用于与研修有关的项目和活动,包括购买图书文献资料、进修、巡诊、调研、发表论著及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该项补助经费按每人5万元的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使用,不得直接发放给培养对象个人。在总经费中,原则上培养对象研修经费占专项经费的70%;统一培训经费占20%;管理经费占10%。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经费管理,制定经费管理细则,专款专用,合理使用,并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本年度专项经费安排和使用情况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附表 "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名额分配表

地区 名额   地区  名额

北京市36 天津市   20

河北省12 山西省   5

内蒙古自治区 5  辽宁省   23

吉林省8  黑龙江省 16

上海市9  江苏省   34

浙江省12 安徽省   14

福建省11 江西省 7

山东省24 河南省 20

湖北省24 湖南省 17

广东省28 海南省2

广西壮族自治区4  四川省19

重庆市2  贵州省3

云南省6  西藏自治区1

陕西省20 甘肃省2

青海省2  宁夏回族自治区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  中国中医研究院9

总计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