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2:03:43   浏览:975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工商市题[2004]第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根据国务院转发广电总局部门《关于开展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3]86号)的文件精神和2003年10月22日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召开的开展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的工作部署,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真履行职责,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扎扎实实开展了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近期召开的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部际协调会议,在肯定前一阶段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指出一此地区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执法不严等问题,违法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安装境外卫星电视接收设施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因此要求各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的境地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的时间往后延长,各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对此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检查。为贯彻落实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部际协调会议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境地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认真组织部署。开展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是与国家的政治安合、住处安全和文化安全密切相关的大事,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开放,抵御敌对势力、不良文化渗透的大局出发,增强政治敏锐感和责任感,认真学习和领会有关专项整治工作的法规和政策,充分认识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各地在检查、总结前段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专项整治工作要进行再动员和部署,制定整治行动方案,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督促检查,务求实效。

二、突出重点,依法行政。国家规定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实行定点生产、“专产专营”、“产销合一”的管理制度,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充分履行职能,突出抓好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定点生产销售企业和安装企业的登记注册、对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生产销售和安装企业的清理,加强对利用广告推销境地外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和安装服务的违法乱纪法行为的查处。一是要把好市场准入关,严厉查处无证、无照生产、销售和安装卫星电视接收设施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是要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对辖区内的定点生产、销售和安装企业以及电子、电器市场等重点商品交易场所加强检查,落实责任,不留死角;三是要加强广告监测,严格按照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及境外卫星电视节目广告管理的通知》(广发社字[2001]247号)要求,对违法违规广告,做到及时发现,从严处理。当前,要重点查处在报刊杂志、居民住宅小区、互联网及移动电话信息上非法刊登、张贴、散发和设置有关推销境外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及安装服务的广告行为。

三、加强配合,提高执法效能。各地要与广播电视、信息产业、公安等部门加强联系和配合,齐抓共管,充分发挥综合执法合力。对有关部门转办的属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能管辖的案件线索,要及时调查处理;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属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能管辖的案件线索,要及时移送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对涉嫌构成犯罪的大案要案,要及时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四、开展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复杂工作,各地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发现重要情况和问题,以及查处的大要案件要及时请报告。各地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请于2004年4月20日前上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联系电话:68013300转5607,传真:68028481。

二00四年三月八月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市委办、市府办关于印发《阳江市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目标考核奖惩办法(试行)》的通知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共阳江市委办公室


市委办、市府办关于印发《阳江市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目标考核奖惩办法(试行)》的通知




阳办发〔2005〕15号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阳江市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目标考核奖惩办法(试行)》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阳江市委办公室
                  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5年8月11日

阳江市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目标考核奖惩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的力度,调动全市引进资金、项目的积极性,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我市经济加快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
各县(市、区)和市直具有经济管理、行政审批职能的处级单位(以下简称市直单位)。
二、考核目标任务
(一)目标制定

由市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考核领导小组根据县(市、区)的实际情况,年初提出各县(市、区)每年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的初步目标任务,经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根据目标,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要与市政府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
(二)任务指标
1、各县(市、区)的任务。
合同利用外资比上年增长 %;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增长 %;
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 %;
工业税收比上年增长 %;
工业项目投资额比上年增长 %;
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 %;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 %;
2、第一类市直考核单位以全市计划指标为考核任务,第二类市直考核单位不下达具体任务指标,重点考核服务质量,同时与挂点县(市、区)进行捆绑考核。
(三)考核内容
1、招商引资情况。主要考核该年度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市外资金(包括向上级政府和部门争取的资金)情况、项目跟踪落实情况等。
2、工业发展情况。主要考核各级工业总产值、工业税收、工业项目、工业素质、出口交货值、安全生产等方面内容。
3、服务情况。主要考核服务对象对当地政府或部门服务质量的评价等。
三、考核评分办法
(一)对各县(市、区)的考核(基本总分100分,总分不设上限)。
1、招商引资情况(45分)。

(1)合同利用外资(10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满分;超过年度目标任务的,每超过5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5分;未完成目标任务的,每差一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10分为止。

(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5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满分;超过年度目标任务的,每超过1个百分点加2分,最多加10分;未完成的,每差1个百分点扣2分,扣完25分为止。

(3)招商项目跟踪落实情况(10分)。其中积极参加市统一组织招商活动计5分,每少一次参加市统一组织的招商活动扣1分,扣完5分为止。签约项目履约率达到50%的计5分,每增加10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5分;每降低10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5分为止。
(4)引进市外资金给予加分。引进市外资金达500万元加3分,每超过500万元加3分,最多加10分,引进资金以当年到位资金为准。
2、工业发展情况(45分)。

(1)新增工业项目(10分)。以当年新增工业项目投资总额计算,完成年度新增工业项目投资额任务的得满分;超额完成任务的,每超过1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5分;没有完成任务的,每减少一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10分为止。

(2)技改工业项目(8分)。以当年技改工业项目投资总额计算,完成年度技改工业项目投资额任务的得满分;超额完成任务的,每超过1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3分;没有完成任务的,每减少一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8分为止。
(3)工业税收(10分)。完成任务的计10分;增幅每提高1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5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10分为止。
(4)工业总产值(7分)。完成任务的计7分;增幅每提高1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3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7分为止。
(5)工业出口交货值(5分)。完成任务的计5分;增幅每提高1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3分;增幅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5分为止。

(6)安全生产(5分)。当年没有发生重大工业安全生产事故的计5分;发生1宗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扣3分,扣完5分为止;如发生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除取消当年的获奖资格外,还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7)工业素质。每增加一项国家级名牌产品(包括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国家免检产品)或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计5分;每获批准组建一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包括省级技术创新平台)称号计3分;每获一项“阳江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计1分;每获一项省级名牌产品(包括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计3分;每获一项省级科学技术奖或广东省专利奖项目计2分;每新增1个ISO系列国际质量认证企业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计1分;每新增1个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计2分;每增加1个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集团计1分。
3、服务情况(10分)。
(1)服务措施(3分)。有加强和改进服务的具体切实可行措施的计3分,否则扣3分。

(2)服务质量(7分)。全年没有发生客商投诉事件或发生客商投诉经查不属实的和没有因服务质量或乱收费等问题被媒体曝光或上级领导点名批评的计7分,每发生一起合法合理投诉事件,经查属实的扣1分;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或乱收费等问题被省级媒体曝光的扣3分,被中央媒体曝光的扣4分,被境外(包括港澳台媒体)曝光的扣5分,如同一事项被投诉和被省、中央和境外媒体曝光的,按扣分最多的执行。没有按照对外公开的承诺办结时限办理企业申办事项的,每件扣1分。被中央、省领导点名批评的,取消评奖资格。
(二)市直单位的考核(基本总分100分,总分不设上限)。
1、第一类单位的考核。
第一类单位是与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有密切关系的单位,包括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经贸局、市外经贸局、市投资服务管理中心等4个单位。
(1)全市利用外资情况(45分)。

①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5分)。全市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满分;超过年度目标任务的,每超过5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5分;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每差1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15分为止。

②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30分)。全市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满分;超过年度目标任务的,每超过1个百分点加2分,最多加10分;未完成的,每差1个百分点扣2分,扣完30分为止。
(2)全市工业发展情况(35分)。

①新增工业项目(8分)。以当年新增工业项目投资总额计算,完成任务得满分;完成任务的每增加1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3分;未完成的,增幅每减少1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8分为止。

②技改工业项目(6分)。以当年技改工业项目投资总额计算,完成任务得满分;完成任务的每增加1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3分;未完成的,增幅每减少1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6分为止。
③工业税收(8分)。完成任务的计8分;增幅每提高1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3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8分为止。
④工业总产值(5分)。完成任务的计5分;增幅每提高3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3分;每降低3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5分为止。
⑤工业出口交货值(4分)。完成任务的计4分;增幅每提高3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3分;增幅每降低3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4分为止。

⑥安全生产(4分)。当年没有发生重大工业安全生产事故的计4分;发生1宗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扣3分,扣完4分为止;如发生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除取消当年的获奖资格外,还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⑦工业素质。每增加一项国家级名牌产品(包括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国家免检产品)或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计5分;每获批准组建一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包括省级技术创新平台)计3分;每获一项“阳江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计1分;每获一项省级名牌产品(包括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计3分;每获一项省级科学技术奖或获广东省专利奖项目计2分;每新增1个ISO系列国际质量认证企业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计1分;每新增1个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集团计2分;每增加1个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集团计1分。
(3)服务情况(20分)。
①服务措施(3分)。有加强和改进服务的具体切实可行措施的计3分,否则扣3分。
②工业企业的评价(10分)。每年组织工业企业对涉工市直部门进行评议,将评议得分按10%的权重计算该项得分。

③服务质量(7分)。全年没有发生客商投诉事件和没有因服务质量或乱收费等问题被新闻媒体曝光或上级领导点名批评的计7分,每发生一起合法合理投诉事件,经查属实的扣1分;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或乱收费等问题被省级媒体曝光的扣3分,被中央媒体曝光的扣4分,被境外(包括港澳台媒体)曝光的扣5分,如同一事项被投诉和被省、中央和境外媒体曝光的,按扣分最多的执行。没有按照对外公开的承诺办结时限办理企业申办事项的,每件扣1分。被中央、省领导点名批评的,取消获奖资格。
2、第二类考核单位。
这些单位分别与7个县(市、区)挂钩,实行捆绑考核(具体安排见附表)。各单位挂钩的县(市、区)每年轮换一次。
(1)捆绑考核得分(50分)。按挂钩单位得分的50%计算。
(2)服务情况(20分)。
①服务措施(3分)。有加强和改进服务的具体切实可行措施的计3分,否则扣3分。
②工业企业的评价(10分)。每年组织工业企业对市直部门进行评议,将评议得分按10%的权重计算该项得分。

③服务质量(7分)。全年没有发生客商投诉事件和没有因服务质量或乱收费等问题被新闻媒体曝光或上级领导点名批评的计7分,每发生一起合理投诉事件扣1分;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或乱收费等问题被省级媒体曝光的扣3分,被中央媒体曝光的扣4分,被境外(包括港澳台媒体)曝光的扣5分,如同一事项被投诉和被省、中央和境外媒体曝光的,按扣分最多的执行。没有按照对外公开的承诺办结时限办理企业申办事项的,每件扣1分。被中央、省领导点名批评的最多扣7分,同时取消评奖资格。

3、对引进外资、市外资金和取得上级计划外专项资金的市直单位给予加分。具体办法是第一类考核单位引进外资和用于工业项目的市外资金不予加分;引进用于其它项目的市外资金予以加分;第二类考核单位引进的所有外资和市外资金均予以加分。

引进100万美元外资加10分,每增加100万美元加5分。争取到市外资金或上级计划外专项资金100万元加5分,每增加100万元加2分。其中第一类考核单位该项得分直接加入总分;第二类考核单位该项得分按照30%的权重计入总得分。
四、考核依据及认定
1、利用外资的考核,以外经贸部门批文、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境外汇款凭证、设备进口清单为依据,按照国家规定的认可方式予以确认。

2、利用市外资金的考核,以合同、营业执照、汇款凭证、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核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设备购买发票,考核组实际调查、测算和评估结果为依据进行确认。
3、对工业项目的考核,除提供上述依据外,要通过考核组实地察看予以确认。
4、引资兴办农业开发、商贸流通、市场建设等项目以及学校、医院、福利院等公共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的,考核时按实际到位资金计算。
5、争取到的国内外捐赠(或计划外无偿使用资金),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项目,考核时按实际到位资金150%计算。

6、引进的无息资金,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资金使用期为1年的,考核利用市外资金目标时按20%计算,每多使用1年增加10个百分点,直至100%。

7、引进的偿还本息资金,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资金使用期为1年的,考核利用市外资金目标时按实际引进资金数额的10%计算,使用期每增加1年提高5个百分点,直至30%为止。
8、引进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考核利用市外资金目标时,按实际引资数额的30%计算。
9、计划外或工作范围外引进的政策性资金可以抵顶目标任务,按50%计算。
10、多方共同引进的项目,可协商按比例计算,但不重复计算。
11、国家和省统一规划布点、不是由地方引进或直接投入资金建设的项目不列入考核。
五、考核的组织实施

1、成立市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考核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考核领导小组),组长由黄强(市委副书记)同志担任,副组长由丘志勇(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钟毅(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业明(副市长)同志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秘书长担任,副主任由协调外经贸和工业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担任,办公室成员由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经贸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外经贸局、市统计局、市投资服务管理中心、市质监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等单位派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局。
2、每年1月20日前,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向市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上年度开展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的情况资料及证明材料复印件。

3、市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各单位的上报资料和有关证明材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认真审核后,在2月份根据考核内容和标准到被考核单位进行具体考核,到投资项目现场或企业进行重点检查核实。根据资料和现场检查核实情况,进行综合评审,逐项打分,在3月15日前形成考核报告,报市委、市政府审定。

4、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奖惩单位后,在实施奖惩前将奖惩单位名单及其原因在阳江日报、阳江广播电视台和阳江信息网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如发现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严肃追究当事人和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责任。
六、奖惩措施
(一)奖励措施

1、对责任单位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及考核评分结果进行排序。对完成年度任务且排名前3名的县(市、区)和前8名的市直单位召开全市大会进行隆重表彰。对前三名的县(市、区)给予40万、30万、20万元的奖励。市直单位第一名奖励15万元,第二、三名给予10万元奖励,第四、五名给予6万元奖励,第六、七、八名给予3万元奖励,奖金由受奖单位直接奖给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的有功人员。奖金由市财政负担,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2、对引进或引荐的境外和市外投资项目,按《阳江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阳府〔2004〕118号)的规定,对引资者进行奖励,即:对成功引进投资项目的引荐者,在引进项目正式投产后,按照企业投产后一年内应交纳的属于地方税收总额的10%给予奖励。

3、每年从受表彰单位中评选出若干名先进个人,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资先进工作者”或“发展工业先进工作者”称号,给予5000—10000元奖励,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对在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德才兼备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
(二)处罚措施

第一年考核未完成任务指标且评分排在后1名的县(市、区)和排在后5名的市直单位进行通报批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副职当年不得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公务员等次。
连续二年考核未完成任务指标且评分排在后1名的县(市、区)和排在后5名的市直单位,对其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副职进行诫勉谈话,给予黄牌警告,单位和单位领导均不得评为优秀。
连续三年考核未完成任务指标且评分排在后1名的县(市、区)和排在后5名的市直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副职要在全市大会进行检讨,当年不提拔、不调动,并视情况予以免职、降职处理。
七、落实责任

1、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要把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要相应制订本地区、本部门的考核奖惩办法,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2、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营造重商、安商的社会氛围;要加强对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每个项目由专人负责跟踪联系,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对工业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其做大做强,推动工业加快发展。

3、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考核工作,及时向市考核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报送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的进展情况,如实反映存在问题;对考核所需的资料和数据要及时详细如实提供,不得弄虚作假。拒绝、拖延或不如实提供与考核认定有关的资料,影响招商引资考核认定工作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4、市考核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详细认真审核各县(市、区)的考核材料,深入现场了解具体情况,公正客观地进行打分,对加分和扣分的项目都要作出说明,确保考核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对在考核中玩忽职守,把关不严或弄虚作假,帮助或参与编造、伪造虚假材料或隐瞒事实真相、知情不报,造成有关单位或个人骗取招商引资或发展工业奖励的,对有关责任人员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八、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之前制定的有关办法,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九、本办法由市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修正)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修正)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1993年9月4日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6年11月2日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设立地区工作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是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监督地区行政公署、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地区分院执行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
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的情况,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三条 地区工作委员会讨论问题、议定事项,应当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重要问题由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讨论决定。
第四条 地区工作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讨论本地区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听取地区行政公署、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地区分院的工作汇报,提出意见和建议,重要情况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三)联系本地区县级人大常委会,了解县、乡人大工作情况,对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议、决定,提出纠正的意见和建议,并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
(四)指导本地区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和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
(五)根据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安排,进行调查研究,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了解本地区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的审判机关人员、检察机关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重要情况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七)检查、督促地区行政公署、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地区分院办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工作;
(八)联系居住在本地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织、协助代表开展视察、检查、调查和评议等活动,受理代表的来信来访,反映代表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向代表通报有关情况,为代表执行代表职务做好服务工作;
(九)受理人民群众对地区行政公署及其工作部门、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地区分院及其工作人员的申诉、控告,交由有关部门办理并督促、检查办理情况;
(十)承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其主任会议交办的其它事项。
第五条 地区工作委员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三人、秘书长一人、委员九至十一人组成。驻会委员不少于委员总数的二分之一。地区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列席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
地区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第六条 地区工作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召集,也可以由主任委托副主任召集。
地区工作委员会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
地区工作委员会会议,须有组成人员过半数参加方可举行。
第七条 地区工作委员会举行会议时,根据需要,地区行政公署、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地区分院的负责人、本地区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列席;也可以邀请居住在本地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列席。
第八条 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组成主任会议。主任会议处理地区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九条 地区行政公署、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地区分院应主动接受监督,加强与地区工作委员会的联系,建立工作联系制度。
(一)地区工作委员会与地区行政公署、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地区分院,建立负责人联系会议制度,通报重要的工作情况,讨论研究重大问题;
(二)召开地区性的工作会议应告知地区工作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可派员参加会议;
(三)规范性文件应抄送地区工作委员会;
(四)对地区工作委员会组织的代表视察或调查研究活动,应给予支持和配合;
(五)对地区工作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应认真研究办理,并报告办理结果;
(六)地区行政公署任免其工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事先听取地区工作委员会的意见;
(七)对拟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的本地区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人员,应事先征求地区工作委员会意见。

第十条 地区工作委员会根据需要,设立办事机构。办事机构的负责人由地区工作委员会任免,并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一条 地区工作委员会的人员编制、办公条件等由地区统筹解决,工作经费列入地区财政预算。
第十二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的决定

(1996年11月2日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决定
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及几年来我省地区人大工作的实践经验,决定对《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作如下修改和补充:

一、第二条与第三条合并作为第二条,修改为:“省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设立地区工作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是省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监
督地区行政公署、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地区分院执行宪
法、法律、法规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省人民代表
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的情况,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报告。
二、删去第四条,增加第三条“地区工作委员会讨论问题、议定
事项,应当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重要问题由委员会组成
人员的过半数讨论决定。”
三、第五条改为第四条,修改为:
1、删去第一项;
2、增加第一项:“讨论本地区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
面的重要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
3、第三项改为第八项,修改为:“联系居住在本地区的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织、协助代表开展视察、
检查、调查和评议等活动,受理代表的来信来访,反映代表的意见和
要求,向代表通报有关情况,为代表执行代表职务做好服务工作;”
4、增加第五项:“根据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安排,进
行调查研究,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和意
见;”
5、第六项改为第三项,修改为:“联系本地区县级人大常委会
,了解县、乡人大工作情况,对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不
适当的决议、决定,提出纠正的意见和建议,并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报告;”
6、保留第七项,将“受理代表来信来访”的内容并入修改后的
第八项之中。
7、增加第九项:“受理人民群众对地区行政公署及其工作部门
、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地区分院及其工作人员的申诉、
控告,交由有关部门办理并督促、检查办理情况;”
8、第八项改为第十项。
四、第六条改为第五条,修改为:“地区工作委员会由主任一人
,副主任二至三人,秘书长一人、委员九至十一人组成,驻会委员不
少于委员总数的二分之一,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
“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列席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会议。”
“地区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
检察机关的职务。”
五、第七条改为第八条,修改为:“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
任、秘书长组成主任会议。主任会议处理地区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
六、第八条改为第六条,修改为:“地区工作委员会会议由主任
召集,也可以由主任委托副主任召集。”
“地区工作委员会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
“地区工作委员会会议,须有组成人员过半数参加方可举行。”
七、第九条改为第七条,修改为:“地区工作委员会举行会议时
,根据需要,地区行政公署、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地区
分院的负责人、本地区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主任或副主任
列席;也可以邀请居住在本地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列席。”
八、第十条改为第九条,修改为:“地区行政公署、地区中级人
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地区分院应主动接受监督,加强与地区工作委
员会的联系,建立工作联系制度。”
增加第一项:“地区工作委员会与地区行政公署、地区中级人民
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地区分院建立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通报重要的
工作情况,讨论研究重大问题;”
增加第六项:“地区行政公署任免其工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
事先听取地区工作委员会的意见;”
第五项改为第七项,修改为:“对拟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任免的本地区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人员,应事先征求地区工作
委员会意见。”
九、第十一条改为第十条,修改为:“地区工作委员会根据工作
需要,设立办事机构。办事机构的负责人由地区工作委员会任免,并
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十、第十二条改为第十一条,修改为:“地区工作委员会的人员
编制,办公条件等由地区统筹解决,工作经费列入地区财政预算。”
十一、第十三条改为第十二条。
此外,根据本决定对部分条文的文字和条、款、项的顺序作相应
的调整和修改。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地区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根
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1993年9月4日